供体来源游离DNA临床应用进展研讨会圆满召开

——

3月30日,由2024澳门2024免费原料承办的供体来源游离DNA(以下简称ddcfDNA)临床应用进展线上研讨会圆满召开,本次研讨会以“齐湘协力 助航新生”为主题,通过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和临床案例分享,总结了ddcfDNA临床使用经验,促进各器官移植中心间的交流,为提高移植术后管理水平和移植肾功能长期存活贡献宝贵经验。

来自山东、湖南省两地的器官移植专家教授,及器官移植领域临床学者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、泌尿外科主任王建宁教授,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主任明英姿教授的主持下,展开积极热烈的探讨。

2024澳门2024免费原料

群体反应性抗体(PRA)检测是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(ABMR)风险筛查的主要手段之一, PRA阴性通常提示较低的ABMR风险,但也会出现PRA阴性而发生ABMR的情况,最新数据显示抗体阴性的ABMR发生率高达46.43%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余少杰教授回顾性地分析了ddcfDNA在辅助诊断PRA阴性ABMR中的价值,及动态监测ABMR复发和持续性损伤中的作用,分享了治疗ABMR过程中的调药经验与心得。

肾移植术后另一个移植肾丢失的风险就是发生BK病毒肾病(BKVN)。尿BKV-DNA和血BKV-DNA拷贝数是临床用来监测BKVN发生的常用指标。当尿BKV-DNA>1x10^7拷贝/mL、血BKV-DNA>1x10^4拷贝/mL时,指南建议需要进行临床干预和治疗,同时应注意防范治疗过程中排斥风险的增加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晓明教授分享了一例尿BK病毒阳性,而血BK病毒阴性的BKVN病例精准检测及治疗过程,当临床怀疑BKVN但证据不足的情况下(比如这例患者的血BK未显示阳性),通过ddcfDNA检测辅助临床治疗明确了方向,为患者抓住了免疫治疗平衡的窗口机会,成功挽回患者移植肾功能。

肾移植围手术期需要关注排斥风险,一旦出现肌酐反弹、尿量减少的情况,临床需尽快明确是否是由于排斥引起并积极治疗,否则可能导致移植肾失功,患者只得重回透析。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丁翔教授分享了一例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ABMR导致TMA的案例诊疗经验,采用ddcfDNA检测结合穿刺活检,在围手术期快速精准诊断排斥类型,并在确诊排斥后,通过监测ddcfDNA评估诊疗效果,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。经过合理精准的用药治疗,患者肌酐降到了稳定状态,最终保住了移植肾功能。

与会各位嘉宾教授,在王建宁、明英姿两位教授的主持下,对三位讲者的案例进行了热烈讨论,分享了各自诊疗实践中总结的真知灼见,交流氛围十分热烈。

王建宁教授最后总结到,肾移植术后检测需要综合考量各项指标,当患者肾功能出现异常时,需要对可能影响供体肾功能的诸如供体质量、受体原发病、穿刺病理、血清学检查、免疫功能、ddcfDNA液体活检以及用药方案等逐一排查,抽丝剥茧,全方位综合判断,才能精准对症治疗,比较考验临床医生的综合实力。通过各中心之间的经验交流,能够快速沉淀已有经验转为实践,更好、更快地积累与术后排斥感染的“斗争”经验,更精准地为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保驾护航。